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人类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这不意味着人类的思维也是完美的。《德博诺思维精华本:这在才是思维》分别从个人、社会、教育、管理、知识和思维本身7个方面分析了思维的现状与可操作性极强的改进建议与具体方法。毕竟,在信息经济时代,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创意才能生存。

作者简介

爱德华·德博诺,他拥有最显赫的称号——创新思维之父,全球最具远见卓识的20人之一,有史以来对人类最有贡献的250人之一。

他拥有最牛的学历——牛津大学心理学、生理学及医学博士,剑桥大学哲学博士,马耳他大学医学博士。

他的演讲拥有最牛的听众——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500强企业、联合国、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世界经济论坛、美国五角大楼、北京市政府等。

他的书拥有最多的拥趸——3000万级的图书销量。

精彩书评

“德博诺博士的创新思考方法已被学生及专业人士广泛使用,它的确能使人们更具创造力与创新性。”

——谢尔登·格拉肖 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从技术工人到核物理专家,从制作到销售,各个领域的领袖都具备一个共同点:清晰的思考能力。我很清楚地看到,在我的公司里,德博诺的概念激发了各层员工的灵感、激情和自信。”

——保罗·麦兜瑞 沃曼航空公司创始人

“我是德博诺的崇拜者,在信息经济时代,必须依靠自己的创意才能生存。”

——约翰·斯卡利 评估公司前CEO

“没有什么比参加德博诺研讨会更好的事情了。”

——汤姆·彼得斯 管理大师,畅销书《追求卓越》作者

目录

第一部分 思维与创造力

第1章 创造性是有价值的思维小岔路

第2章 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五个工具

第3章 有创造力,先要停止判断

第4章 艺术和创造性没什么关系

第二部分 思维与知识

第6章 语言框住了感知和思维

第三部分 思维与社会

第7章 民主不利于社会发展和新思想的产生

第8章 媒体应对缺乏建设性思维负责

第9章 创造性思维需要全社会的推动

第四部分 思维与教育

第10章 如何弥补大学教育中缺失的部分

第11章 培养思维能力,从中小学开始

第五部分 思维与管理

第12章 解决问题型思维无法造就巅峰企业

第13章 领导力中的思维元素

第14章 处理冲突与分歧的新思路

第六部分 思维与人

第15章 思维中90%的错误是感知错误

第16章 我们需要怎样的思维宫殿

第17章 “思考者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第七部分 有关思维的思考

第18章 阻碍思维发展的23个原因

第19章 让思维更有价值

第20章 维护每个人的思维

结语

译者后记

精彩书摘

人类的大脑天生就不是用来创新的

爱德华·德博诺博士2002年的时候在北京的一个讲座上说:“人类的大脑天生就不是用来创新的。”说实话,那一刻我感觉有点震惊,难道他不是被人称为“创新思维之父”的爱德华·德博诺吗?那是我初次近距离接触德博诺理论的精华。想了解德博诺关于思维的任何工具与理论,最好从读他的那本《大脑的机制》开始,尽管那本书看起来有些晦涩难懂,但是一旦啃通了真的会有巨大的收获,爱德华·德博诺的几乎所有成就都是建立在对大脑机制的理解基础上的。

的确,人类的大脑不是用来创新的,它更强大的功能,不是记忆,而是记录。其实记录也不是一个很精准的词,我很难描述那是一种什么功能,还是让我来介绍一下德博诺博士的沙滩模型吧。

德博诺博士把人类的大脑比喻为一个沙滩。你可以这么想象,一个新生儿的大脑就像是一个平坦的沙滩,上面没有任何痕迹,非常平整。这个时候,对于新生儿来说,他可能已经具备了各种本能的反射和基本的功能,但是就他的大脑而言,处理器还没有开始工作呢。能够激活人类大脑开始工作的东西就是信息——任何信息。当信息通过感官进入新生儿大脑的时候,你可以想象得到,那个情景就如同散乱的雨滴砸在了沙滩上。每一点信息都会在人类大脑上留下一个“印记”,这个印记就如同雨滴在沙滩上冲击出来的凹痕。这很容易理解,但有趣的事情发生在后面,当某一个雨滴落在前一个雨滴冲击出来的凹痕旁边时,会发生什么状况呢?如果你想象不出来的话,那下次下雨的时候你一定要找一个沙滩去仔细观察一下——第二滴雨水落到了第一滴雨水砸出的小坑旁边时,它会流向第一滴雨水冲出的凹痕,它的这种流向也会强化第一滴雨水的痕迹。这是种现象非常自然,它发生在自然界中,也发生在我们的大脑之中。在自然界中,雨水可能会改变地貌,在地上冲出沟壑;在我们的大脑中,信息可能会“自动”汇集起来并改变我们的观念,我们的成见基本上就这么形成的,跟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完全一样。一个略有不同的信息进入我们的头脑之后,可能会加强了以前的某些观点,而有些观点一旦形成了就很难再做出改变。

………………………..

如何实现创新?

这需要一系列的条件,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要有极具创造力的人才。如何让一个人从不具备创新能力变成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或者让一个有一点创造力的人变成极富创造力的人呢?这一直都是一个困扰,人们不确定这能否实现。至少到现在为止,主流的观点依然是创造力源于天赋,但事实并非如此。姚明是一个拥有篮球天赋的运动员,但是如果没有专业的训练,他也不可能成为NBA的伟大球员。同样道理,一个拥有创新天赋的人,如果没有专业的训练,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创新人才。“水平思考”则是一个能够提供专业训练的系统。从“聚焦点”到“概念风扇”、“挑战”、“随机输入”和“激发”,都是水平思考的核心技能,有意识地掌握这些技能才能成为真正具备创造力的人。

同样,基于对大脑机制的理解,我们很容易能评估判断与设计的关系。判断意味着你要用自己头脑中已有的模式来衡量眼前的事物,得到的结果将会是“对”或者“错”,毫无疑问,这种针对“对错”的判断是无法带来创新的结果的。但遗憾的是,学校一直都在用这个办法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判断无法带来新的设计结果,对于未来或者那些尚未发生的事,判断显得颓然无力,只有设计才是针对未来的。这也是现在人们对“设计”越来越关注的原因,那是因为Wind

ws不是被判断出来的,Google不是被判断出来的,iPhone和iPad也不是被判断出来的。判断和设计完全不是一回事,把一切事情都做“对”,一定会为你带来一个意料之中的结果,而非一个新的结果。惧怕“错误”的同时,你也成功地回避了创新。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会存在另一个误解,即所谓创造力通常都是艺术家们的特长。而艺术家们又往往会为了与众不同而刻意制造与众不同,但仅仅是与众不同,并不意味着跟创造力有什么关系。因为从纯艺术的角度,对于价值的衡量是一个完全主观的事情,审美标准是一个永无定论的话题。但是从创新的角度来看,除了要与众不同,还要看这种与众不同能带来什么价值,这个价值不能是虚无的,不能像凡·高一样因无人认同而穷困潦倒,作品却在死后身价倍增。这究竟是因为凡·高的创意超越时代,还是时代的审美跟不上艺术家的脚步?所谓的艺术创作与创新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联呢?

研究创造力,最为核心的问题是从思维角度入手,解读什么是创造力,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掌握具体的创新思考方法,明确创新与其他思考活动之间的关系,这一章的内容会在这一方面给读者提供强大的指导。

第一章 创造性是有价值的思维小岔路

我们需要仔细研究我们的思维在创造上没有成效的原因。由于创造性在我们的思维习惯中严重缺乏,因此,我将从创造性开始。

我们很清楚,我们所取得的所有进步都要归因于创造性: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事物;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事情;把各种事物放在一起以产生新的价值。我们信赖创造性,并依赖创造性。但我们以前所做的,就是希望某个富有创造力的人能为我们提供新的想法和新的可能性。

……

前言/序言

这本书不是为了给人们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而写的,这不是它的目的。愉悦的阅读体验无法帮你改变你的自满。人们对自己所具有的思维品质十分自得,我们有多种理由相信人类思维是那么的神奇(我将在后文中对这些理由进行论述)。自伟大的希腊哲学家们出现之后的大约2 400年间,除了数学之外,我们对人类思维无所贡献,所以我不认为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思维扬扬自得。这本书将说明为什么人类思维会这么的糟糕,并将就此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可见,即使人们质疑这本书的存在是否是必须的,它仍旧是一本确实会对我们有所帮助的书。

我来自马耳他岛,那里有着官方认证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在马耳他岛的姐妹岛--戈佐岛上有一座坚固的建造于石器时代的庙宇,它是地球上最早的文明产物之一。作为岛上的一员,我或许有责任将世人从自满中解救出来。

头脑意识而非环保意识

现在很流行“环保意识”,我完全赞同。气候变化是一个合适的政治主题,任何一位政治家都可以表达他们对环保的关心,并因此获得选票。这的确是件很棒的事!

但我们还有比气候变化更大更紧迫的危险,即人类思维的品质欠佳。这需要引起人们更迫切的关注。也许我们应该提出另一个更重要的口号--“头脑意识”(think grey)。这里的“grey”指的是我们的头脑或者智慧。世界上大多数的难题、冲突和斗争是由思维低劣造成的。人类思维的改善将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如果我们能恰当地进行思考,那么解决环境问题和其他问题就会变得很容易了。

例如,一些地球上最聪明的人试图解决巴以冲突问题,60多年来,他们一直未能如愿以偿,他们清楚地知道,该问题总有一天会得以解决的--这就是低劣的思维。

人类思维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东西。它和价值观又有什么关系呢?思维的目的是使我们能够表达并分享我们的价值观。偏离正确价值观的思维非常危险,它造成了历史上的战争、屠杀、迫害以及种种骇人听闻的行径。偏离价值观的思维同样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这样的思维是没有目的的。

但令人惊讶的是,2 400年来我们从未关注过我们的思维。

情感与思想

情感是怎样的?人类行为是怎样的?人性又是怎样的?

有人认为,思维是纯理论的和抽象的,真正驱使人们采取行动的是人类的情感和行为。人们以传统的思维方式想当然地形成了一个观点,即思维对解决冲突局势的实际作用非常小。遗憾的是,这种观点纯属一派胡言。

南非一个铂矿中的工人涵盖了7个种族:科萨人、祖鲁人、苏图人等。这些种族间延续了几百年的传统敌对状态,这使各种族间每个月要发生210起争斗。苏珊·麦基(Susan Mackie)和唐纳德·道森(Donald Dawson)把我的感性思维传授给这些从未进过学校、目不识丁的矿工们,他们鼓励矿工们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分析思考。最后的结果是,争斗从一个月210次降至每月4次。为什么良好的思维能造成如此巨大的差异?这是因为这种新思维关注的是感知而非逻辑。

逻辑永远不会改变人类的情感和行为。实际上,从逻辑上劝说人们改变情感是无效的,大多数人也有过这样的体验。正是感知控制了情感,而情感又控制了行为。感知的变化会引起情感的变化,相应也会引起行为上的变化。如果你的感知发生了变化,那么毫无疑问,你的情感和行为也会发生变化。

思维工具

全球约有5万人在编写计算机软件。显然,计算机离开软件就无法运行。而且,功能更强大的软件的出现能使计算机更有效地工作。

那么,有多少人在为我们的大脑开发思维工具呢?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