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疗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放血祛除邪气而达到和调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目的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适用于“病在血络”的各类疾病。刺血方法主要有络刺、赞刺及豹文刺法,后世又有发展。现代临床刺血,都应在常规消毒后进行,手法宜轻、浅、快、准,深度以0.1~0.2寸为宜。一般出血量以数滴至数毫升为宜,但也有多至30~60毫升者。

点刺法

针具可选用三棱针或粗毫针。常有3种点刺形式。

1.直接点刺法。先在针刺部位揉捏推按,使局部充血,然后右手持针,以拇、食二指捏住针柄,中指端紧靠针身下端,留出针尖0.1~0.2寸,对准已消毒过的部位迅速刺入。刺入后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然后以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即可。此法适于末梢部位。如十二井穴,十宣穴及耳尖穴等刺血。

2.挟持点刺法。此法是将左手拇、食指捏起被针穴处的皮肤和肌肉,右手持针刺入0.5~ 0.1寸深。退针后捏挤局部,使之出血。常用于攒竹、上星、印常等穴位的刺血。

3.结扎点刺法。此法先以橡皮带一根结扎被针部位上端,局部消毒后,左手拇指压在被针部位下端,右手持针对准被刺部位的脉管刺。立即退针,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待出血停止后,再将带子松开,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散刺法

此法又称“丛刺”、“围刺”。方法是用三棱针在病灶周围上下左右多点刺之,使其出血。此法较之点刺法面积大且刺,针多,多适用于皮肤病和软组织损伤类疾病的治疗,如顽癣、丹毒、局部瘀血等。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禁忌证

临床应用刺血疗法,有宜有忌。因此,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以及刺血部位和某些特殊情况,灵活掌握,以防发生意外。刺血禁忌有如下几种:

l、在临近重要内脏部位,切忌深刺。《素问·刺禁论》指出“脏有要害,不可不察”,“逆之有咎”。该篇列举了脏腑及脑、脊髓被刺伤后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其认识与今之临床观察基本一致,应予足够重视。 2、动脉血管和较大的静脉血管,禁用刺血。直接刺破浅表小血管放血,是刺血的基该方法。但要严格掌握操作手法,切忌捣汁。对动脉血管和较大的静脉血管,包括较重的曲张静脉,应禁止刺血。刺大血管附近的穴位,亦须谨慎操作,防止误伤血管。近有2报道,以三棱针治疗急性乳腺炎误伤肋间动脉而引起大出血,经外科切开结扎才止血。

3、虚证,尤其是血虚或阴液亏损患者,禁用刺血。《灵枢·血络论》指出:“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因此,血虚(包括较重的贫血、低血压反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应禁用刺血,以免犯虚虚之戒。血与汗同源,为津液所化生,故对阴液素亏或汗下太过者,亦禁用放血。若确须施用此法,应视病邪与正气盛衰而定,不宜多出血。

4、孕妇及有习惯性流产史者,禁用刺血。

5、病人暂时性劳累、饥饱、情绪失常、气血不足等情况时,应避免刺血。

注意事项

应用刺血疗法、应充分考虑患者体质的强弱、气血的盛衰以及疾病的虚实属性、轻重缓急等情况,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详察形神:《灵枢·终始》指出:“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临床刺血时,必须根据患者的体质状态、气质特点及神气盛衰等情况,确定相应的治疗法则。根据人体的高矮、肥瘦、强弱来决定刺血的深浅手法及出血量的多少。根据神气有余、不足,来确定刺血的适应范围和方法。

2、辨明虚实:《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者实,精气夺者虚。”虚与实,概括了邪正关系。由于刺血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决“血实”、除“宛陈”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因此,尤其用于实证、热证。 3、知其标本:刺血疗法常作为重要的治标方法,而被用于临床。强凋治病之法,宜先刺血以缓解其痛苦,再根据疾病的虚实属性,取舍补泻。现代对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热、昏迷、惊厥等危证,先以刺血泄热开窍以治其标,然后再针对开发病原因而治本。

4、定其血气:《灵枢·官能》指出:“用针之理,必须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在里,血气多少。”因此,必须根据十二经气血的多少及运行情况,来决定是刺血及出血量的多少。临上取商阳刺血治疗昏迷、齿痛、咽喉肿痛;取攒竹刺血治疗头痛、目赤肿痛;取委中刺血治疗腰痛、吐泻;以曲泽刺血治疗心痛、烦热、呕吐等,即是以经脉气血多少为依据的。

5、顺应时令:《素间·诊要经终论》曰:“春夏秋冬,各有所刺。”又说:“春刺散俞及与分理,……夏刺络俞,见血而止。”指出了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序,故刺血疗疾也因时令而异。根据四时五行衰旺与脏腑相配的机理,视腰痛病人发病经络的经气旺与不旺来决定的。如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应取太阳经委中穴放血治疗,但春日不可刺出血,四足太阳经为寒水之脏,春日木旺水衰,太阳经气方盛,故不能刺出血;足阳明脉令人腰痛,应取阳明经足三里穴放血治疗,但秋日不可刺出血;因阳明属土,土旺长夏,而秋日金旺木衰,故不可刺血以泻之,余可类推。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