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图表解(第2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孙桐、李益生教授主编。作者根据现行高等中医院校《内经选读》教材和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设计成各种形象、直观的图表进行解释。

  • 下载参考地址:

  • 内经选读图表解.pdf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力求将原文的深奥理论用简洁图表表现出来,使抽象概念形象化,深奥理论通俗化,复杂问题条理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内经选读图表解(第2版)》1版出版以来,深得广大读者喜爱,多次重印,为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我们根据中医教育形势的发展和“十一五”教改成果,特作修订再版。《内经选读图表解(第2版)》包括《素问》、《灵枢》中的重点和应当背诵的经文,内容顺序按教材编写:图表绘制简洁、合理,既言简意赅,又重点突出,可谓是教师和学生学习《内经》难得的一本参考书,也可供中医临床医生和自学中医者参考。

    编辑推荐

    《内经选读图表解(第2版)》主要参照历版《中医诊断学》相关教材的重点内容,结合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医诊断学》课程建设成果,以传统中医理论为主,少量结合了现代科学理论来阐释问题、说明原理,以便加深读者对概念和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作者简介

    孙桐,男,汉族,1940年生。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书中医基础理论、内经教学及中医内科临床工作,曾担任内经教研室主任、基础部主任等职务。参编《难经校释》,参编《内经研究大成》任总编委、分编委,参编国家“九五”社会科学资助项日《医中儒道佛》任副主编,主编文白对照中医古典名著精品丛书《难经》,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厅局级科研课题2项,参加国家、省级科研课题3项。

    目录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节选)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节选)

    灵枢•天年第五十四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节选)

    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节选)

    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节选)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节选)

    素问•五藏生成篇第十(节选)

    素问•五藏别论篇第十一(节选)

    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节选)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灵枢•脉度第十七(节选)

    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灵枢•本神第八

    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

    灵枢•决气第三十

    灵枢•本藏第四十七(节选)

    灵枢•邪客第七十一(节选)

    灵枢•痈疽第八十一(节选)

    灵枢•海论第三十三

    灵枢•经脉第十(节选)

    灵枢•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素问•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节选)

    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节选)

    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节选)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节选)

    灵枢•口问第二十八(节选)

    灵枢•五变第四十六(节选)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节选)

    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

    素问•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节选)

    素问•咳论篇第三十八

    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

    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

    素问•厥论篇第四十五(节选)

    素问•风论篇第四十二

    灵枢•水胀第五十七

    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节选)

    素问•奇病论篇第四十七(节选)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节选)

    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节选)

    灵枢•五色第四十九(节选)

    素问•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节选)

    灵枢•师传第二十九(节选)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素问•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节选)

    素问•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节选)

    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节选)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节选)

    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节选)

    文摘

    (按语)

    奇恒之府的名称主要是由其结构性能所决定的。在性能上,它们属于阴象地,主藏蓄阴精,与五脏的功能相似;在形态上,它们则与六腑之形态相似;但脏与腑之间有表里配属关系,而奇恒之府却没有。因此,奇恒之府既与一般的脏与腑有相似之处,又有异于一般的脏腑。

    五脏的功能主要是藏精气,宜被精气所充满。同时精气又要保持运行通畅,不能壅塞不行,故其功能特点是“藏而不泻”。所以,五脏病理不外乎精气不满及脏气壅实两端。

    六腑主传化物而不藏,传化物包括水谷及其糟粕,还有五脏代谢后的浊气。为保持传泻的通畅,六腑应处于一种“虚实交替”的状态,如“胃实而肠虚”、“肠实而胃虚”。所以其功能特点可概括为“泻而不藏”。因此临床上六腑以满而不通为其主要病理特征。

    应当注意的是,脏腑的藏和泻既不是绝对的,也不是对立的。实际上五脏藏中有泻,如肾精的溢泻、五脏浊气的排泄;而六腑亦泻中有藏,如胆藏精汁,也为主决断的物质基础。所以对于脏腑功能特点的理解和运用,应当相互联系、灵活掌握。主要从总的生理功能角度理解。

    (原文)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藏六府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词解)

    (1)气口:指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又称脉口、寸口。

    (2)变见于气口:见,同现,表现的意思。指脏腑气血的变化可以在气口部位表现出来。

    (3)必察其下:下,《太素》作“上下”,为是。上,指头面五官;下,指两便。

    (4)至德:至,极、最的意思。至德,指科学高深的医学理论。

    (5)至巧:巧,技术、技巧。指高超的医疗技术。

    • 下载参考地址:

    • 内经选读图表解.pdf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